圖片來源:網路
為什麼有的人吃什麼都想放點香菜進去,而有的人聞著香菜味就本能的排斥?有些人視甜食為命,而有些人卻提不起興趣?科學家告訴你,這或許是和基因有關,在娘胎裡就決定了!
美國遺傳學家Nicholas Eriksson等人曾考察了14604名討厭香菜和11851名喜歡香菜的人,並用統計方法得出結論,形容香菜的味道像肥皂泡的人都攜帶OR6A2基因,也就是說愛不愛吃香菜真的和基因有關。除了不吃香菜,還有一些不吃花椰菜、甘藍甚至生番茄的人,都可能是他們的基因在搗亂。飲食偏好和基因有關的研究還有,比如加拿大蒙特利爾麥吉爾大學的邁克爾•敏尼團隊測試發現人體的某些基因會導致人對奶昔等甜食的反應最為遲鈍,容易導致甜食吃得多。又如劍橋大學韋爾科姆基金會-醫學研究理事會代謝科學研究所的薩達夫•法魯基教授團隊也發現,黑皮質素-4受體(MCR4)基因突變的人似乎比其他人更喜歡吃油膩食物,也更傾向于吃高脂肪食物。
雖對食物的某些偏好和基因相關,但我們也不能說「怪我嘍?沒辦法,基因導致的! 」,調整後天的飲食習慣也很重要。
圖片來源:網路
甜食吃太多容易能量過剩,如何控制?北京朝陽醫院營養科營養師宋新分享了她在臨床中的案例:醫生要改變重口味病人的飲食,先給病人吃無鹽的食物,病人接受不了再在他的飲食中放入基礎鹽量,這樣病人就可以接受了。控制甜食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逐步減少。而對於一些不愛吃的香菜、菜花,變著花樣吃,今天香菜餡餃子,明天用香菜做湯的調味料,慢慢習慣後就會變得越來越喜歡。菜花也是,番茄炒菜花、蒸菜花蘸醬吃,菜花沙拉等。總之,不管是對於小朋友還是大人,如果不喜歡吃某種食物,可以變換食物的形狀、選擇多種烹製食物的方法,總有愛吃的時候。
另外,周圍人的飲食習慣也會影響一個人的飲食習慣,有的家長不愛吃蔥、蒜,孩子天天看到大人這樣,在盛飯的時候也會挑三揀四,「我不要蔥、去掉蒜」。宋新建議家長做好表率,改變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帶領一家人和身邊的人均衡飲食,做個不挑食的人。(記者 井 超 實習記者 毛圓圓)
雲南省台辦主任張朝德14日在接受記者專訪時透露,第七屆雲台會系列活動將於6月11日至15日在昆明、玉溪、楚雄、騰沖等地舉行;產業合作對接仍將是本屆雲台會的重點,預計簽約專案10餘個。
天氣一冷,應季的水果種類就開始變少,不過作為最常吃的蘋果、梨和蘿蔔來說,可謂是秋冬三寶,好吃不好吃還和地域有很大關係。
星巴克除了你可見的東西,其實還有很多隱藏的服務哦~~~
這是怎麼看出來的呢?
爲了搞笑,我們是認真的!!就怕你不笑....
石榴小棧三裡屯太古裡再往南走,一片紅色住宅區下藏著幾家好店,第一家路過的就是石榴小棧。頗有個性的門頭和後面的紅磚相得益彰,夏天來了,坐在露臺吃著酸辣貴州菜,好不愜意。
爲了搞笑,我們是認真的!!就怕你不笑....
「請舉例說明,什麼叫無利潤投資。」經濟學教授提問。「帶自己的妹妹出去玩。」一個男學生答道。
當然這與微信的認知是不同的,但癡迷微信真的是時代的進步嗎?我們這些沒有微信之人,是不是真的與時代脫節了呀?我不知道,但我卻知道微信並不能提高人的交往能力;所以它是不是與時俱進的途徑還需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