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照片上看,這具在台灣發現的婦女遺體似乎正在低頭看著懷中的幼兒。
攝影:REUTERS TV, REUTERS 撰文:Nadia Drake
大約4800年前,一名年輕的母親在今天台灣的海岸附近去世。當考古學家將她從石屋中抬出來時,他們發現她的懷中還抱著一個六個月大的嬰兒。這對母子葬在一個石屋中,似乎他們是在有愛的擁抱中往生的。
這對母子的死因已經無從得知。不過,台灣島石器時代文化中,這種合葬十分罕見。
台灣自然科學博物館的屈慧麗說:「抱著孩子的這位年輕母親最讓我們驚訝。我推測是摯愛的人把他們埋在房子下面的。」不過,他說這個推測需要更多證據來佐證。
鯊魚和農場
2014至2015年,屈慧麗及其協作者在台中市一處叫作「安和」的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時,發現了這對母子。該遺址位於台灣島西海岸中部,距離海岸約10公里,當年的使用時間可能持續了起碼800年。
不過,古代的海岸線與今日不同,很有可能安和這個地方以前就在海邊。事實上,據屈慧麗稱,在該遺址的石屋、灰坑和墓穴中發現了200多顆鯊魚牙齒。這表明,大海對於曾經生活在這裡的人們而言十分重要。
儘管這並非台灣島上人類存在的最古老證據,人們認為安和遺址是大坌坑文化的第一個例證。5000年前,大坌坑文化突然出現在台灣沿海,考古學家們推測大坌坑人是從外面來到島上的,而並非從島上之前的文化發展而來。
台灣中研院的臧振華稱:「大坌坑人是台灣島上的第一批農民,他們可能是在5000年前從中國大陸南方或東南沿海地區來到這裡的。這個文化是目前台灣發現的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大坌坑人可能以台灣島為起點,逐步分散到了大洋洲和東南亞,並帶去了他們的語言和文化。
臧振華稱,「他們可能就是如今台灣島和太平洋某些群島上生活的南島語族的最早祖先。」
葬禮
這次考古發現有助於考古學家弄清大坌坑人的生活方式,以及喪葬方式。
與這對母子一同被發掘出來的還有至少48個墓穴,其中共發現了5個小孩。陪葬品中還發現了與遺體放在一起的陶器。遺體呈南北方向排列,臉面朝上,與台中地區其它墓葬遺址中發現的臉面朝下有明顯不同。
屈慧麗補充說,考古團隊從遺體中提取出了DNA並已送檢。DNA分析將有助於科學家們研究大坌坑文化、台灣土著以及大洋洲內諸多文化之間的聯繫。
雲南省台辦主任張朝德14日在接受記者專訪時透露,第七屆雲台會系列活動將於6月11日至15日在昆明、玉溪、楚雄、騰沖等地舉行;產業合作對接仍將是本屆雲台會的重點,預計簽約專案10餘個。
有的人吃什麼都想放點香菜進去,而有的人聞著香菜味就本能的排斥?科學家告訴你,這或許是和基因有關,在娘胎裡就決定了!
天氣一冷,應季的水果種類就開始變少,不過作為最常吃的蘋果、梨和蘿蔔來說,可謂是秋冬三寶,好吃不好吃還和地域有很大關係。
星巴克除了你可見的東西,其實還有很多隱藏的服務哦~~~
這是怎麼看出來的呢?
爲了搞笑,我們是認真的!!就怕你不笑....
石榴小棧三裡屯太古裡再往南走,一片紅色住宅區下藏著幾家好店,第一家路過的就是石榴小棧。頗有個性的門頭和後面的紅磚相得益彰,夏天來了,坐在露臺吃著酸辣貴州菜,好不愜意。
爲了搞笑,我們是認真的!!就怕你不笑....
「請舉例說明,什麼叫無利潤投資。」經濟學教授提問。「帶自己的妹妹出去玩。」一個男學生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