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13個錯誤的說話習慣

今日頭條更新於11/19  點擊數:275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

嘟嘟囔囔,口頭失誤以及低效率的語言,都會將我們置於不利之地。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專業的說話習慣,因此我們每個人都有需要改進的地方。避免那些不專業的說話習慣,可以提高我們表達資訊的效率。


這裡總結了 13 條最糟糕的說話習慣。
1.「沒事」(其實你真正的意思是 「不客氣」)
當別人向你說 「謝謝」 時,如果你的回答是 「沒事」,你實際上是在貶低向你表達謝意的人,因為 「沒事」 意味著你為他或她所做的事對你來說價值很小,幾乎不需要什麼努力就能完成。


2.「對不起」(其實你的意思是 「抱歉」)
任何人都喜歡真誠的道歉,但是當你真正的意思是 「抱歉」,卻使用 「對不起」 的時候,這會破壞你的專業性,而且可能讓你聽起來有點像個小混混。


3.「只是......」
在錯誤的語境下使用這個詞會削弱你的影響力。比如 「我只是想提出一點......」,無形中流露出的資訊是不管你要說什麼,都是一些沒有什麼意義的東西。


4.口音
舉個例子,在有些口音中一句話結尾處的聲調是上揚的,這會讓你說的每句話都好像是帶著疑問的口氣。


5.「明白我的意思嗎?」
雖然這句話可以用來確保交談物件與你在同一頻道上,但是不停地重複相同的話很煩人,也很不專業。


6.致歉(緊張)的笑

非致歉情況下的笑是一個美好的東西,而且往往具有感染性。歉疚、緊張的笑聲卻具有十足的破壞性,甚至會令人不安。


7.說話時目光不定
原則一:儘量保持目光接觸。原則二:如果你不能保持目光接觸,至少儘量不要盯著別人身體的其他部位看。這會蓋過任何你想要說的話。


8.「非常抱歉......」
道歉在很多情況下(比如說,有線電視公司的客戶服務代表說這句話的時候),意味著你其實一點真正的歉意都沒有。

 

9.「這是我們的政策......」
與 「非常抱歉......」 一樣,這句套話表明你身不由己,你不能幫忙,但事實是那都是你自己的選擇。

 

10.故意混淆
故意挑選一些語言或者創造一些你聽眾不明白的解釋,這背後很少會有好的動機,有時這是相當陰險的。

 

11.「在我看來......」
如果你想要就某事下定論,在大多數情況下,直接簡明地下定論會更專業。不要說那是你的觀點,我們知道那是你的觀點,但你的目的是說服我們相信它。

 

12.「嗯......」
大腦思考的速度遠遠超過我們能夠表達這些思想的速度,只有那些最暢談、準備最充分的談話者能夠克服這一點。這正是為什麼大家說話時都喜歡用 「嗯」、「啊」 這些語氣助詞的原因。雖然如此,但過度使用這些語氣助詞,會嚴重分散和削弱你的可信度。

 

13.咒駡
適當的語言戰略攻擊有一定的效果。但隨意的咒駡在許多情況下會分散大家的注意力,對你自身也會不利,讓大家對你產生不好的印象。
「看完這篇還不夠?如果你也在創業,並且希望自己的專案被報導,請戳這裡告訴我們!」

 

其它推薦

本文系作者今日頭條授權臺商匯發表,並經臺商匯編輯,轉載請註明出處和鏈接
分享到: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11/19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