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福——福貞控股:科技化鑄就「罐軍」企業

李榮福更新於09/26  點擊數:3769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

説起福貞金屬包裝,如果不是業內人士,可能會對這家企業比較陌生、沒有概念,但是提起王老吉涼茶、銀鷺八寶粥、露露杏仁露這些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飲料品牌,您可能就豁然明白了,這些中國人耳熟能詳的飲料,幕後英雄就是——福貞金屬包裝。董事長李榮福憑著他獨特的經營管理哲學,打敗市場不景氣,成為兩岸三地最大的制罐大王。

 

  【精密盤算】

  接觸過李榮福的人,都會對他做事痛快利索的一面印象深刻,不過這些痛快豪氣的決定,都是建立在他對數據的精確分析基礎之上。

 

  地處東南沿海的漳州,作為台胞重要祖籍地之一,是台商投資的熱土,據當地的開發部門統計,目前已經累計批辦台資項目2700多個,實際利用台資70億美元,在大陸地級市中排名第三。而在上個世紀90年代之初,漳州還是個不起眼的小地方,很多台商理想投資首先會考慮廣東東莞、江蘇昆山或者是福建廈門。但是李榮福卻選擇鄰近廈門的漳州。這個不同於其他台商的決策,李榮福是怎麼盤算的呢?

 

  事實上,做出這樣的決定李榮福也是經過了慎密的思考和比較的:當時選擇廈門的台商,大都因為廈門是特區,營業所得稅只有15%,而漳州是按一般城市徵收24%營業所得稅。從多達9%差距的稅率來看,選擇廈門投資似乎是理所當然的。

 

  但不相信表面數字的李榮福,就是要比別人多想一些。經過仔細考察後他發現,在工資和土地這兩項最重要的成本方面,漳州遠比廈門便宜。論平均工資,漳州比廈門低30%;論土地費用,當時漳州一畝地6萬元(人民幣,下同),廈門卻要18萬元。

 

  精明的盤算,讓李榮福站穩了進入大陸的第一步。近兩年,由於場景氣下滑,加上特區優惠稅率取消,廈門台商開始被迫遷移到一線之隔的漳州,以節省成本,但李榮福卻領先一步,早在20年前就已舍廈門而就漳州。

 

  【以退為進】

  李榮福在中國大陸的第一個合資夥伴是有軍方投資背景的企業,當時爭取這個機會的除了他之外,還有其他三家業者。軍方起初還質疑他是個皮包公司的騙子,「別人都是整個團隊過來談,你單槍匹馬,真有本事嗎?」

 

  最終李榮福還是贏得了信任,雙方達成由軍方出資,李榮福出技術的合作意向,當時李榮福大膽向對方保證:前兩年的利潤全部都給軍方,等第三年有盈餘後,彼此再依照持股比例分配利潤。這項提議讓對方覺得合作幾乎沒有風險,而李榮福也有自己的盤算,因為在當時馬口鐵是管制物資,有錢也不一定能買到;而與軍方合資必然貨源無虞,只要有貨,一定能賺錢。再者,軍方企業資金雄厚,債務拖欠的風險微乎其微。當然,這裡面也有李榮福對自己和對市場的信心,因為在當時大陸的金屬包裝技術還相對落後,而李榮福已經手握最先進的金屬包裝印刷技術。這項合作案最終以雙贏的結局告終。「當時軍方投資好幾家企業,最終只有我們這家盈利了,並且在1998年退出的時候他們也只是按照國家規定的價格賣給我。」李榮福説,如果按當時的市場價可能要花費幾千萬,「我一輩子都會感激軍方,是借助他們我才能在大陸快速地站穩腳跟。」合作的誠意和過人的膽識,讓李榮福在大陸順利賺到了第一桶金。

 

  【傳統産業科技化】

  如今,作為大陸前三大專業馬口鐵罐金屬包裝材料生産廠商之一,福貞擁有福建和山東兩座主要生産基地,並在2013年新增廣東福貞與湖北福貞兩處制罐基地和福建與山東兩處基地互聯。能夠成就今天市場規模和産能,離不開李榮福一以貫之的傳統産業科技化的經營戰略。

 

  創新第一,對研發、生産技術的投入,李榮福向來堅持不計成本的原則。作為一家傳統企業,福貞手握106項大陸核準專利,而行業內最先進的生産設備也總是第一個出現在福貞的工廠。「全世界第一條6色機在我們這裡,現在我們有3條6色機生産線,每條生産線投資在400萬美元。」對生産技術設備的大膽投資,也讓李榮福嘗到了甜頭——産能連續翻番,高度自動化的生産線也節省了勞動力資源。李榮福説,儘管設備投入屬於前期投入,成本較高,但領先的技術和製程,大大提升了生産效率,最終算下來還是節省了成本。

 

  2009年,憑藉出色的經營業績,福貞成功在台灣申請掛牌興櫃。有了資本市場的助力,讓李榮福更加雄心勃勃。他説,正投資建設兩條鋁罐生産線,每條産線投入3000多萬美元。目前福貞可生産54種馬口鐵罐型,日産能達1400萬個空罐、年産能達30億個空罐,2013實現銷售收入86.5億元新台幣。李榮福説,新的生産線投入後,産能和效益將繼續成倍增長。

 

  【善待員工】

  每一個成功的老闆背後,總有一群鐵桿的員工追隨和力挺。李榮福説,福貞的中層幹部大部分都追隨他創業十多年了,員工之所以忠誠于企業,首先企業要忠誠于員工。1995年,李榮福遇到了創業以來最大的一次危機,大陸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使福貞的很多客戶資金鏈斷裂,受此影響福貞的訂單急劇下降,生産陷入停滯狀態。即使在這樣的狀態下,李榮福也沒有辭退一個員工,他把閒著的員工組織起來,上午搞工廠綠化,下午組織職業培訓,就這樣李榮福帶領大家一起挺過了7個月的低谷期。李榮福對員工的忠誠也換來了員工的忠心,這次危機過後福貞很少有員工辭職。

 

  「一個公司用人治,兩個公司用法治,三個以上公司要用企業文化。」福貞儒家式的企業文化不僅給了員工充分的人性化的尊重,更給了員工足夠誘人的回報。在漳州,福貞的工資水準是當地的標桿,很多員工都爭著進入。對於跟隨多年的中層幹部,李榮福更是毫不吝嗇:獎勵股權,甚至房子。福貞優厚的福利待遇,也吸引了越來越多高學歷人才的加入。但李榮福一直堅持認為:「適合公司的員工才是公司的資産,因此無論你是博士還是碩士,都要每天早上自己打掃辦公室衛生。能夠放下身段,願意從最基本的工作做起的員工,才能有長遠的發展,才是福貞需要的人才。」

 

  今天,集人才、技術、資金于一身的李榮福,對未來充滿信心。除了在原有的基礎上持續引進高技術的自動化設備、增資設廠外,李榮福認為,往下游切到品牌才是長遠之計,他表示,未來福貞將從包裝領域切入食品飲料生産,做自己的品牌,屆時福貞這個「罐軍」企業,會從「幕後英雄」走到台前,向真正的品牌冠軍企業邁進。

  (選自《追求卓越——大陸台資企業行業楷模》出版時間2015年3月)

其它推薦

本文系作者李榮福授權臺商匯發表,並經臺商匯編輯,轉載請註明出處和鏈接
分享到: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09/26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