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口紅利減少、人工成本的不斷上升以及消費形態的轉變,製造業面臨升級換代。在製造精度和效率要求大提升的多重推動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發掘自動化領域的商機。智能化、自動化已成為大勢所趨,國內外工業機器人產業等智能裝備已經進入加速發展期。
面對智能機器人浪潮的來襲,作為工業自動化領域的佼佼者,台達自是不會缺席。這家有著44年發展歷史的「全球電源管理與散熱管理解決方案的領導者」,憑藉在工業自動化領域數十年的豐富經驗和對市場需求的認知,以不久前正式發佈的自有品牌「SCARA工業機器人」為標誌,台達的智能自動化新局正在開啟。
台達SCARA二位彈性整列供料系統動態展示
順應市場 厚積薄發
「台達SCARA工業機器人可提供制程品質精准控制、制程彈性化、產品多樣化及客制化等優勢,使客戶保持與時俱進的競爭力。」談及SCARA,台達副總裁暨機電事業群總經理張訓海如數家珍。
自豪的背後,是台達在工業自動化領域持續多年的不懈深耕。早在1995年,台達就首次推出交流馬達驅動器,持續在品質、可靠度和精准度上精益求精,實踐工業自動化「創變新未來」的承諾。張訓海指出:「製造業目前正面臨產業轉型升級的臨界點,包括商品週期短、需求多樣性和精度要求高、產線換線頻繁耗時、勞動人力不足、勞工成本上升等問題,都促使智能生產的需求倍增,而智能化、彈性化的工業機器人是最理想的解決方案,有著越來越龐大的市場需求。」他表示,從18世紀以來,人們接連面臨不同型態的工業革命。目前正在發生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則是網路搭配實體、人類搭配機器的「智慧工廠革命」,而這正是台達跨入機器人領域的原因。
張訓海介紹,所謂智慧工廠包含了技術與現場設備兩大方面,人和機器的搭配將成為主體,智能化工業機器人就是現場設備的一部分。目前工業機器人大致可以分為六種,包含水準關節型 (SCARA Robot)、並聯型 (Parallel Robot)、直角坐標型 (Cartesian Robot)、大型垂直關節型 (Articulated Robot)、輕量型垂直關節型 (Articulated Robot) 和雙臂型 (Dual-Arm Robot)。台達的規劃是在2015年發展水準關節型機器人,2016年發展輕量型垂直關節型機器人,2017年時進展到並聯型機器人。
伴隨著以資訊時代為核心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全球面臨著製造模式的變革,人工智慧、機器人和數字製造技術,正在重構製造業競爭格局。此時台達推出SCARA工業機器人,將如何瞄準新工業革命商機,開啟開啟智能自動化新局?
智能模式 智慧工廠
據了解,台達SCARA工業機器人適合應用於消費性電子產品、電子電機、橡塑膠、包裝、金屬製品業等產業,可結合週邊控制單元,快速簡易打造機器人工作站,在產線上進行插件、鎖螺絲、組裝、塗膠、移載、焊錫、搬運、包裝等重要工作,甚至複雜精密的產線制程,能完全滿足市場對彈性自動化生產線的需求。
從外觀來看,SCARA工業機器人小巧靈活,其DRS40L系列最大負載3公斤,臂長400mm,主要求對象為「重複性高、精度要求高」的輕工業,具備了優越的速度、重複精度、線性度和垂直度的性能,並提供免感知順應控制功能,可順應組件與孔位間之偏差。此外,該款同時也提供加工軌跡自動規劃功能,適用於追蹤同步進行中的應用,例如:塗膠、去毛邊、焊錫等制程。如搭配機器視覺檢測系統,還可快速辨識瑕疵品並予分類,大幅提高出廠品質。
張訓海指出,就工業機器人而言,高度自動化的一套系統只能固定生產一種產品,非常不靈活。隨著社會需求多元化,未來的工業生產需要具有彈性的「智慧工廠」。工業機器人可以根據特定的生產需求,設定不同的作業程序,再將設計、訂單、加工等環節與上層系統管理軟體結合,實現富有彈性的「智能模式」。目前台達發佈的SCARA工業機器人,在技術和功能上整體達到歐美等發達國家同類水準,「但不可否認,由於台達進入機器人領域的時間較短,在技術上還與發達國家存在兩年左右的差距,我們正在全力追趕。」
台達董事長海英俊(右)與機電事業群總經理張訓海展示台達多工機器人彈性工作站
零組件自產 成本優勢明顯
從技術角度來看,工業機器人的四大關鍵技術是:減速器、伺服驅動器、控制系統和機械架構。而這些技術主要掌握在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像是被稱為機器人四大家族的瑞士ABB、日本FANUC、安川電機和德國的KUKA,在中國市場的市占率高達80%,大陸本土企業主要通過購買核心部分來實現研發,差距不小。做為全球的知名自動化整體方案提供商,台達是為數不多的擁有自主研發與生產控制系統和伺服馬達的華人企業,有相對比較完整的產業鏈,特別是在運動控制解決方案上,已可媲美歐美先進水準,此番推出SCARA工業機器人,亦可謂是水到渠成。
「台達工業機器人將會先在台灣生產,量大之後,也會在大陸的吳江設立生產線。目標市場定位在電子業和組裝業,計畫先將工業機器人推進大中華地區,之後再拓展到其他地區。」雖然還有其他廠商搶攻工業機器人領域,但張訓海強調,「大部分廠商的關鍵零組件都和別人買,可是台達都是自己做。我們不只有成本優勢,還可以做到客製化。」
目前,台達SCARA工業機器人DRS40L系列已成功導入台達吳江與桃園生產基地多條產線的制程應用,根據廠區的數據統計,台達SCARA工業機器人導入馬達轉子產線制程,整體生產週期縮短,每日產能最高可提升近3倍,大幅降低人力需求。例如,應用SCARA在一條電源供應器產線,可精准執行輸送帶追蹤對位塗膠,每年達成2480萬顆電源供應器的產出,展現智能自動化的優異成效。
談及未來,張訓海表示,雖然機器人已經經歷了不斷的時間,但是過去機器人往往是運用在重工業上,更多意義上還只是機械臂的概念。目前強調「人機協同,工業互聯」的機器人開始進入輕工業等更加廣泛的領域,市場潛力大,競爭也將愈發激烈,價格戰不可避免,「如何做出最經濟實用的機器人」將成為眾企業追逐的目標;另外,以往的機器人操作很複雜,需要有專門的技術人員來使用和維護,如何把機器人的使用簡單化,做到像傻瓜相機一樣易於操作,也將是台達今後努力的方向。
常常在國外的電影裏看到,西方人在庭院裏、泳池邊、沙灘上等各種戶外環境愜意地消磨時光,而他們使用的桌椅很可能就是來自中國的産品。總部位於順德的錫山傢具有限公司就是産銷居行業內全球第一位的戶外休閒傢具企業,創始人王屏生一直感概當初來大陸創業是最明智的選擇。 【轉戰大陸開創錫山傢具事業】 1978年,王屏生在台北創辦了錫山傢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錫山傢具),企業成立還沒發展幾年就陷入了困境。王屏生説,
説起福貞金屬包裝,如果不是業內人士,可能會對這家企業比較陌生、沒有概念,但是提起王老吉涼茶、銀鷺八寶粥、露露杏仁露這些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飲料品牌,您可能就豁然明白了,這些中國人耳熟能詳的飲料,幕後英雄就是——福貞金屬包裝。董事長李榮福憑著他獨特的經營管理哲學,打敗市場不景氣,成為兩岸三地最大的制罐大王。 【精密盤算】 接觸過李榮福的人,都會對他做事痛快利索的一面印象深
市場一天天縮小,利潤一年不如一年,當大多數傳統製造業中的台商正在為生存而掙扎、焦慮之時,來自無錫的一家台資傳統製造企業卻是風景這邊獨好,這家企業就是新麥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麥」)。 最新數據顯示,新麥2013年3月合併營收達到2.36億元新台幣,年增長19.39%,凈利率12%。總經理呂國宏介紹,新麥的股價這幾年基本維持在120幾塊新台幣左右。亮眼的數據背後,新麥有著怎樣的經營戰略?為什麼
他撕掉了「台商二代」的標籤,為自己正名「二代台商」。八零、九零後創業的這一代人裏,最流行的經營理念不再緊盯上一輩人執著的生產、管理、制度化;互聯網的精神賦予他及他們新眼光和力量,走向更加自我、開放、分享的世界。
溫柔似水,是對女性特質的一種飽含欣賞的描述。 由壓抑的被忽略的時代走向自尊、自信的時代,新時代的女性身上閃光的點逐漸璀璨。特別是在出色的女性身上,自我認識、遠見、自信、決心、智謀、激情等等特質是她們得以在這個男權依然佔優勢的社會、商海裡應付自如的武器。 游刃於事業、家庭中,黃明瑛用智慧活出了自己想要的姿態。
人一生最大的快樂就是有夢想並努力去實現,如今拉開了夢想「抽屜」的範茉莉,正為自己鍾愛的事業不斷努力著,充實而快樂。
上世紀80年代末期,台灣製造業成本上升,莊世良開始把目光投向了島外更爲廣闊的空間。他先後到菲律賓、印尼、泰國等地投資設廠,但總是虧損累累,最好的結果也僅僅是收支平衡。於是,1987年莊世良轉戰大陸,在考察過上海、廈門等地的經營環境之後,為了靠近擁有世界級港口的香港,最終他選擇了落址深圳。
他雖然是一個膠水界的「門外漢」,卻用責任誠信、品質服務贏得了客戶;他常說「亦步亦趨,腳步踏穩了再邁出下一步!」東莞豪力粘劑有限公司、力寶化工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裕聰,用「金」品質,服務「力」,打贏行業競爭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