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絡
新華社台北1月22日電 題:從喜歡到更喜歡——台灣民眾愛遊大陸
新華社記者喻菲 李凱
「這一輩子可以不去歐洲、美國,但一定要到大陸走走看看。」台灣逸歡旅遊公司副總經理駱簡豪說,這是許多台灣民眾去大陸旅遊後的感觸。
他說:「大陸是大山大川大美,歷史人文積澱深厚,更有驚人的活力,因而正成為越來越多台灣民眾出境遊的首選目標」。
愛游大陸人數創新高
根據大陸方面統計,2017年,台灣居民赴大陸人數創歷史新高,達到587萬人次,同比增長2.49%;而台灣旅遊部門的統計顯示,2017年1至11月台灣居民出境首站赴大陸362.94萬人次,同比增長6.72%,全年預計接近400萬,也是歷史新高。
「兩岸統計方法不同,大陸的數字包括了經第三地赴大陸旅遊的台灣人,」台灣雄獅集團中國大陸旅遊事業部總經理黃國瑜說,「但兩方面的統計都顯示,台灣民眾對到大陸旅遊從『喜歡』發展到『更喜歡』的階段。」
雄獅旅遊是台灣最大的旅遊公司,2017年公司的大陸遊人數約1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了12%。而駱簡豪所在的逸歡旅遊去年也有7萬多大陸游旅客,公司的大陸業務每年都有5%以上的成長。
記者在旅行社採訪時遇到65歲的大陸遊「超級粉絲」張台福。一周前,他剛從海南旅行回來,週一就興沖沖跑來預訂春節大陸遊的行程。他說自己近年幾乎每個月都要去大陸旅行,「在大陸旅遊是性價比最高的。」
張台福報了一個農曆年初二出發的旅行團。「今年春節兩個兒子都要陪媳婦回娘家,我一個老頭不要呆在家裡。」
產品推陳出新吸引台灣遊客
30年來,台灣的大陸遊規模從小到大,產品從單一到豐富,內容從走馬觀花到定點深入,地域由東部向西部乃至大陸各個地區不斷擴展。
當地業者認為,大陸遊之所以快速發展,在於兩岸業者積極合作,不斷推陳出新,開拓新的旅遊產品。
駱簡豪從上世紀90年代初即從事大陸遊工作。他介紹說,當時大陸遊產品清一色是由南到北20多天的「長團」,雖然去的地方多,但時間長,不適合上班族;到了2000年後,尤其是兩岸有了直航,5、6天的定點深度遊開始興起,成為「爆款」產品,到北京探尋文化歷史古跡游,到蘇杭欣賞江南園林,到珠三角觀看大型演出,到東北感受冰雪之美……這種深度遊適應上班族在時間上的要求,因而頗受歡迎。
而如今,絲路考古游、高爾夫球游、腳踏車游、遊學游、實習游等主題游、定制游、精緻遊專案更層出不窮,讓人有更多的、獨特的選擇,「就算是老景點也有新玩法。」
黃國瑜則提到,兩岸同文同種,心靈貼近,易於相互理解,這也是大陸遊在台灣受歡迎的重要原因。
他舉例說,台灣有很深厚的中華文化情節,這些年大陸歷史題材的電視劇在台灣熱播,吸引了許多台灣民眾要到大陸一探究竟,尋訪歷史的遺跡。
「大陸民眾熱情好客,特別是對台灣人存在好感,讓台灣人在交流中倍感親切,沒有障礙。」
年輕族群大陸追逐夢想
近年來,大陸四通八達高鐵網路、旅遊景區軟硬體設施改善等大大提高了台灣人赴大陸旅遊的意願,而城市面貌的日新月異、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則給台灣遊客留下深刻印象,駱簡豪用「跳躍式的,令人驚豔」來形容。
這種快速發展也吸引了台灣年輕人的目光,到大陸旅遊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各類交流團、遊學團、實習團等備受青睞。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的調查顯示,75.7%的台灣大學生主動爭取前往大陸實習。
「過去大陸游的旅客平均年齡大約在45歲以上,近一兩年下降到40歲左右,這是因為學生團大幅增加,拉低了平均年齡。」黃國瑜介紹說。
在旅遊交流過程中,台灣年輕人觸摸到了一個真實的大陸,波瀾壯闊創業創新潮、充滿活力的龐大市場、便利的工作生活環境……他們更看到追逐夢想的廣闊舞台。
嘉義大學學生邱唯育去年參加了海旅會主辦的「華夏文明薪火相傳」赴大陸研學旅遊活動,談到大陸行的感受時,他表示,心境有多大,世界有多大,這個活動讓我們放眼世界放眼大陸,是一種開拓與傳承,因為有了這顆心,我們打破自己的禁錮枷鎖,給了我們一片天空……
海旅會台北辦事處主任任佳燕表示,這些研習活動説明台灣年輕人更好地認識大陸山水風光、歷史文化和現代化建設成就,拓展眼界和汲取寶貴的經驗養分。相信今後會有更多的年輕人到大陸旅遊,感受一個真實的大陸。
台灣有2300多萬人,對大陸遊市場而言,仍有很大的開發空間,黃國瑜認為,隨著大陸推出包括卡式台胞證在內的一系列便利台胞在大陸旅遊、就業、探親訪友的措施,相信未來到大陸遊覽的台灣民眾還會不斷再創新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