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高校研討會:優勢互補助力學生創業創新

2015-11-26 14:10:21 來源:新華網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

台商杂志

來自兩岸近60所高校的教育人士24日在桃園研討表示,兩岸高校應該善用互補優勢,共享資源,為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更多助力。同時,兩岸應建立雙聯學制,共同培養人才。

第十屆海峽兩岸名校兩岸事務部門負責人研討會當天在台灣銘傳大學舉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35所大陸高校和台灣大學、台灣政治大學等24所島內高校,共逾百人與會。

廈門大學副校長鄔大光在發言中表示,現在兩岸都面臨經濟轉型,要依靠創新激發更大活力。大陸正力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台灣也提出激發創意、創新與創業精神。

鄔大光説,大陸的創業機會多,台灣則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起步較早。他建議,兩岸善用互補優勢,為青年學生搭建其更多創新創業平台,包括做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的頂層設計與專項資金投入,建立兩岸青年創新創業服務指導中心,兩岸高校聯合設立創新創業教育中心,設立兩岸青年創新創業支援中心,兩岸聯合開展青年社會服務實踐活動等。

台灣科技大學副校長周宜雄則期望兩岸能多交換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多創新、創業機會,包括協助學生申請天使資金等。

就兩岸高校建立雙聯學制的研討,台灣銘傳大學校長李銓表示,雙聯學制為兩岸學生提供互赴對方學校交流學習的寶貴機會,將培養更多熟悉兩岸的人才,這有利於兩岸青年學生將來進行跨海峽創業。他説,銘傳大學目前已與南京大學就碩士培養建立雙聯學制,還將與更多學校合作,希望兩岸更多高校共同推廣。

參與了歷屆研討會的四川大學副校長晏世經在致辭中表示,高等教育交流有利於兩岸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長,能增進青年一代的相互理解和友誼,可為兩岸和平和共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他期待傳承、發揚、鞏固、深化該研討會的優良傳統,使之保持其功能性平台的作用,並特別期待在反映、呼籲、催生各項利好政策的出台方面發揮更大功能。

據台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官員劉智敏介紹,近年來兩岸學術及師生交流質量與數量都有相當大提升。最顯著的是兩岸在師資、學生、研究、競賽的交流人數持續成長,從2004年的7000多,提高到去年高達近10萬人次。(記者 吳濟海 李寒芳)

 

分享到: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11/26  【打印此页】  【关闭
推薦資訊
投稿榜